您的位置: 首页
最新动态

最新动态

最新动态

如水的追求——我说廉洁

来源:网站集群  作者:  发布时间:2020-10-19

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每每提起河海大学校园文化,人们谈论的最多的总是“水”。对于河海人来说,河海大学因水而生,缘水而为,顺水而长。

水利先贤大禹治水“三过家门而不入”的奉献精神早为河海人所示范。学校90多年的办学传统,培育出的河海人所展示的 “勇于奉献、胸襟博大、诚实谦逊、追求执着”的学人精神,都饱含着水的特性。

河海先后为国家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了八万多名毕业生,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,认为“哪里有水,哪里就有河海人奋斗的身影;哪里有水,哪里就有河海大学做出的贡献!”正是由于水的精神所感召,才深深地激励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河海学子抱着“我饮河海一滴水,我献祖国一生情”的“爱国爱水”情怀奔赴祖国的各条战线,并像水一样地融入到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滚滚洪流中去,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才华和热血。

在河海精神的内涵中,“上善若水”可以说是最好的体现。“上善若水”,出自老子《道德经》第八章,原文为:“上善若水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”

老子为什么将“上善”与“水”联系在一起呢?这是由于水是万物之本、生命之源,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。各个时代的人都“缘水而居”,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水。没有水,就没有春的缤纷;没有水,就没有夏的激情;没有水,就没有秋的沉甸;没有水,就没有冬的纯洁。

老子赋予水以至高的道德本性,以水性比喻人性,他认为最高德性的人,就像水一样。水是生命之源,滋养万物;水能包容一切,海纳百川;水映世间众相,真实可鉴;水善居卑之地,谦逊低调;水流九曲入海,百折不回。可以说“上善若水”所体现的哲学内涵,是老子水哲学最精彩的部分,是其人生哲学的总纲,至今对于我们加强人生修养,追求理想人格,都有借鉴之义。我想,为政者廉洁奉公,为人民服务之道也就是学习、坚守水的品德与秉性,追求“上善若水”境界的德行之路。

对待师生柔情如水。水遍及天下,恩泽四方,滋养众生,凡水到之处即有生命成长。它不汲汲于富贵,不慽慽于贫贱,均一视同仁,公正不阿。为政者也应拥有这种博爱情怀,永怀似水柔情,始终把师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,始终坚持群众路线,始终保持公平正义之感,不为身外之欲、身外之物所左右,做到“权为民所用,情为民所系,利为民所谋”。

对待名利恬淡如水。“水溶万物而不争。”为政者生活在现实社会之中,必然会面对各种诱惑,名利、美色、权力不一而足,因而最须摆脱的是名缰利锁的束缚。只有淡泊名利,才能始终保持如履薄冰、如临深渊的态度,才能时刻抵御诱惑、笑看得失,守住心中的那份淡泊,坚守廉洁的底线。

对待挫折坚韧如水。“水赴百仞而不疑。”它在归附大海的旅程中不论遇到多少暗礁和险阻,总是坚韧不拔、勇往直前。为政者要学习水的这种韧性,练就“滴水穿石”的坚韧毅力,“不以善小而不为、不以恶小而为之”,把廉洁勤政作为毕生的追求,永葆当代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。

对待功绩谦卑如水。“水从高处来,只向低处流。”世间万物蓬勃向上,而水在滋润万物后却流向低处,乃至归入大海。为政者不论取得多大成绩,都应谦虚谨慎、兢兢业业,不能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、骄傲自满,要时刻保持谦卑心理,树立正确的名利观、利益观、得失观,做到自省、自警、自律、自励,以积极谦虚、勇于进取的姿态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。

为人处世透明如水。“水以洁净之身涤荡世间万物。”它无颜无色、晶莹剔透;它无欲无求、堂堂正正。惟其透明,才能以水为镜。为政者只有做到透明如水,才能一生光明磊落。率先正己,当洁身自好,敢于清高;人际交往,不拉帮结派,一泓清水;原则问题,不随波逐流,一身正气。让心中的廉洁之光永不熄灭,照亮社会、照亮他人。

恬退自养平静如水。“水静则明。”静,沉淀下浮躁的泥沙,澄净着光怪陆离的诱惑,呵护着心灵的港湾;静,是心灵与自然、社会的一种默契、一种释怀,充盈着意志的力量;静,是心灵的静谧,思想的流动,智慧在流动中孕育。为政者要像静水那样,宁静淳朴、严谨审慎、襟怀博大,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的改造,护养心灵,达到守静和达观。

“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,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,一是我们内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。”为政当如水,如水之柔,如水之淡,如水之韧,如水之谦,如水之明,如水之静。老子的以“无为”实现有为是个高深的学问,为政者只有坚持如水的追求,才能达到“上善若水”的境界。

(作者系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资产管理部部长 该文在2008年江苏省教育系统廉洁文化活动周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)

Copyright 2018 www.wldx.gov.cn All Rights Reserved

温岭市委党校网站

版权所有

地址: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太平街道万泉东路88号 邮编:317500 电话:0576-86179015 邮箱:wlswdx@163.com 浙ICP备10026475号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